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學綱要(2019秋)
科目名稱:性別與媒體研究 □必修 ■選修 教師:楊佳羚
Studies in Gender and Media
任課班級:性別所碩博合班
每學期開課學分數: 上學期 2 學分 下學期 0 學分
總學分數: 2 學分 每週上課時數:3小時
上課時間:星期二13:30-16:20 (上課12次)
Email: clyang@nknu.edu.tw
一、課程介紹:
媒體在當今社會佔有舉足輕重的力量。媒體如何建構與傳佈性別意識型態?閱聽人如何分析、解構媒體論述,甚或在閱聽媒體時或運用媒體來達到解放?本課程將從女性主義傳播理論出發,探討日常生活中的媒體(電影、電視、新聞、網路電玩等新興媒體),並思考如何在教學與日常生活中進行媒體分析、媒體觀察及改造媒體的可能性。
二、上課方式:
(一)教師講授及觀念澄清
(二)學生文獻閱讀、口頭報告與引導討論
(三)媒體小研究之分析與問題討論
三、評量方式:
1. 文獻導讀與摘要:20%
2. 課堂參與討論:10%
3. 媒體小研究口頭報告(20%)與期末書面報告(50%):同學選擇有興趣的媒體文類,於相關主題時呈現欲分析之媒體內容片段(約10-15分鐘,視修課同學人數而定)。期末報告則為媒體小研究之期末書面報告(博班約6000字、碩班4000字)。
四、教材內容暨課程進度:
本學期課程暫擬的進度如下,待第一週課程介紹與修課同學討論後做最後定案。
第一週 (9/10) 課程簡介
第二週 (9/17) 導論
蕭蘋(2012)。性別與媒介。黃淑玲、游美惠(主編),性別向度與台灣社會,第五章。台北:巨流。
林芳玫. (1996). 媒體與社會:多重真實的再現與詮釋 女性與媒體再現:女性主義與社會建構論的觀點 (頁 7-20). 台北: 巨流.
(1)Hall, Stuart. (1993[1977]). Encoding, decoding. In S. During (Ed.), The Cultural Studies Reader (pp. 508-517). New York: Routledge.
第三週 (9/24) 媒體論述分析
徐美苓、吳翠松、林文琪. (2003). 愛滋陰影下的情慾規範:新聞論述中的他/他者建構. 台灣社會研究季刊, 50, 81-143.
(2)Hall, Stuart. (1997). The work of representation; The spectacle of the “Other”. In Representation: Cultural representations and signifying practices. Pp. 13-74; 223-279.(二擇一)
延伸閱讀:
Hubinette, Tobias (2012). Representations of East Asians in contemporary Swedish popular culture: intersections of race, gender and sexuality.
第四週 (10/1) 專題演講補休(10/30)
第五週 (10/8) 休
第六週 (10/15) 新聞的再現
林芳玫. (1996). 女性與媒體:從新聞報導到娛樂文化,收錄於女性與媒體再現:女性主義與社會建構論的觀點 (頁21-40). 台北: 巨流.
吳音寧. (2006). 拉扯的形容,收錄於江湖在哪裡, 頁24-37. 台北: 印刻.
張娟芬. (2010). 殺戮的艱難. 「媒體的廢死觀點」。台北: 大和書報.
# 新聞
第七週 (10/22) 休
第八週 (10/29) 媒體與政治人物
康庭瑜(2014)。首相宅邸裡的瑪丹娜?英國報紙如何再現柴契爾與女性主義之間的關聯。文化研究雙月報144: 31-44.
林宇玲(2012 )。在數位時代的新聞識讀 : 一套批判的新聞識讀模式。資訊社會研究22: 1-20
(3)Chinese Cyber-Operatives Boosted Taiwan’s Insurgent Candidate. Foreign Policy.
# 政治/知名人物再現
10/30(三)12:00-13:30 亡國感的逆襲/張娟芬(作家、廢死聯盟理事)
第九週 (11/5) 電視實境節目的論述分析
江智群。電視節目《WTO姐妹會》中性別與族群的交織及再現。Ch. 4-6
(4)Elden, S. (2012). Scripts for the 'good couple': Individualization and the reproduction of gender inequality. Acta Sociologica, 55(1), 3-18.
延伸閱讀:
Skeggs, B., Wood, H., & Thumim, N. (2008). 'Oh goddness, I am watching reality TV': How methods make class in audience research. European Journal of Cultural Studies, 11(1), 5-24.
# 實境節目或綜藝節目
第十週 (11/12) 流行文化與偶像劇
蕭蘋(2003)。或敵或友?流行文化與女性主義。台灣社會學刊30: 135-164.
楊芳枝(2012)。流行文化裡的性別。黃淑玲、游美惠(主編),性別向度與台灣社會,第五章。台北:巨流。
(5)Yang, F-C. (2013). Remediating Japanese Dramas: exploring the politics of gender, class and ethnicity in loser-dog queen in Taiwan. The Journal of Popular Culture 46(5): 1070-1091.
# 偶像劇
@演講訊息:11/14(四)12:00-15:00 加拿大安樂死與大麻合法化/Michael McCulloch
第十一週 (11/19) 廣告中的性別再現
孫秀蕙. (1996). 解讀美容瘦身廣告:以閱聽人分析為主的個案探討. 台灣社會研究季刊, 23, 219-253.
蕭蘋. (2009). 廣告中的性別再現. 收錄於何珮瑩、劉亞蘭 (編), 性別研究簡單說2 (pp. 53-87). 台北: 台灣科技大學性別平等委員會.
蕭蘋、張文嘉(2010)。相聚在金色拱門下:麥當勞電視廣告中的家庭形象分析,1984-2003。新聞學研究102。
# 廣告
第十二週 (11/26) 休
第十三週 (12/3) 新興媒體研究
性別平等教育季刊 81 電玩遊戲裡的性別。
林宇玲( 2011 )。線上遊戲與性別建構, 新聞學研究, No.108, 51-58
林宇玲( 2010 )。超越召喚:線上遊戲的快感從Žižek的觀點解析線上遊戲的意識型態運作。《資訊社會研究》,頁245-274
(6)Gilmour, Heather What girls want : the intersections of leisure and power in female computer game play. In Carter and Steiner (eds.) Critical Readings : Media and Gender. Ch. 17.
# 電玩
延伸閱讀
林宇玲( 2008 )。〈兒童與線上遊戲:性別建構與文化實踐-以台北縣偏遠地區學童玩《楓之谷》為例〉。《教學科技與媒體季刊》83: 97-109 。
林宇玲( 2008 )。〈線上遊戲的批判媒體識讀〉。《教育資料與研究》80: 53-82 。
林宇玲( 2007 )。〈偏遠地區學童的電玩實踐與性別建構 —— 以台北縣烏來地區某國小六年級學童為例〉。《新聞研究》90 : 43-。
Beavis, Catherine; Charles, Claire (2005). Challenging notions of gendered play: Teenagers playing the sims. Discourse: Studies in the Cultural Politics of Education. 26(3): 355-367
第十四週 (12/10) 網路社群媒體
康庭瑜(即將出版)賦權及其極限?後女性主義、社群媒體與自拍。新聞學研究
康庭瑜(即將出版)只是性感,不是放蕩:社群媒體女性自拍文化的象徵性劃界實踐。中華傳播學刊
余貞誼(2016)。「我說妳是妳就是」:從PTT「母豬教」的仇女行動談網路性霸凌的性別階層。婦研縱橫105: 22-29
鄭國威(2011)。台灣社會媒體與網路動員(2009-2011)。台灣社會研究季刊85: 451-482
# 網路社群
延伸閱讀
蕭遠(2011)。網際網路如何影響社會運動中的動員結構與組織型態?--以台北野草莓學運為例。台灣民主季刊8(3): 45-85
Barua, Archana; Barua, Ananya (2012). Gendering the digital body: women and computers. AI & Society 27 (4): 465-477.
Puente, S. N., & Jimenez, G. A. (2009). New Techonologies and New Spaces for Relation: Spanish Feminist Praxis Online. European Journal of Women's Studies, 16(3), 249-263.
van Doorn, N. (2007). Writing from Experience: Presentations of Gender Identity on Weblogs. European Journal of Women's Studies, 14(2), 143-159.
第十五週 (12/17) 性別與電影
許家揚. (1998). 從異性四(Alien 4)談起. 婦女與兩性研究通訊, 47, 14-17.
(7)Stacey, J. (2003). She is not herself: the deviant relations of Alien Resurrection. Screen, 44(3), 251-276.
# 電影
延伸閱讀
Creed, B. (1993). The Monstrous-Feminine: Film, feminism, psychoanalysis, pp. 16-30. New York: Routledge.
Constable, C. (1999). Becoming the monster's mother: morphologies of identity in the Alien series. In A. Kuhn (Ed.), Alien Zone II (pp. 173-202). New York: Verso.
第十六週 (12/24) 休
第十七週 (12/31) 休
第十八週 (1/7) 期末書面報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