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學綱要(2022春)
科目代號:GJ204
科目名稱:(中文)女性主義與社會運動 □必修 ■選修 教師:楊佳羚
(英文)Feminism and Social Movement
每學期開課學分數:上學期 3 學分 下學期 0 學分
總學分數: 3 學分 每週上課時數:3 小時
每週上課時間:星期二9:10-12:00
Email: clyang@nknucc.nknu.edu.tw
※※請遵守智慧財產權觀念、不得非法影印※※
一、課程介紹:
本課程將從女性主義的觀點思索社會運動之理論與相關議題,除了藉由文獻閱讀與討論外,亦著重學生參與研究社會運動之主動學習。
二、課程目標
1. 增進對社會運動理論與基本概念的認識,以奠基研究社會運動之理論基礎。
2. 增加同學對社會不平等之批判力與抗拒權力結構的能動性。
3. 有能力發揮女性主義思想的精神,透過實際的抗拒行動,以達成社會之改革與變遷。
三、上課方式:
(一)教師講授及觀念澄清
(二)學生文獻閱讀、口頭報告與引導討論
(三)專書及影片討論
(四)參與社運講座與活動,並研究社會運動
四、評量方式:
1. 文獻導讀與課堂參與(10%):導讀小組需準備導讀當週的摘要(不超過A4一頁;導讀時間控制在20分鐘之內,並準備提問)
2. 專書閱讀討論book café(20%):兩次課堂討論各10%
3.講座或活動參與心得(20%):加底線者為課堂必須參與之演講,視同正式課程;擇一寫成可投稿《性別平等教育季刊》之報導文章(2000字內)。
4. 期末報告:在地運動考察與研究(行動方案或分析):口頭報告(10%)、書面報告(30%,約3000字;博士生5000字)
五、教材內容:
本學期課程暫擬的進度如下,待第一週課程介紹與修課同學討論後做最後定案。
建議閱讀專書:何明修(2005)。《社會運動概論》。台北:三民。
第1週 2/22 課程導論
I. 社會運動理論初探與論辯
第2週 3/1 社會運動概論
何明修(2009)社會運動。收錄於王振寰等,社會學與台灣社會(第三版) (頁 341-364)。台北:巨流。
何明修(2004)。文化、構框與社會運動,台灣社會學刊,33,157-200.
(1) Ho, M.-S. (2015). Occupy Congress in Taiwan: Political Opportunity, Threat, and the Sunflower Movement. Journal of East Asian Studies, 15, 69-97.
* 基本概念:構框、政治機會
第3週 3/8 運用及修正西方社會運動理論
范雲(2003)。政治轉型過程中的婦女運動:以運動者及其生命傳記背景為核心的分析取向。台灣社會學,5,133-194。
何明修(2004)。當本土社會運動遇到西方的新社會運動理論:以台灣的反核運動為例。教育與社會學研究,7,69-97。
* 基本概念:新社會運動
# 影片《回首來時路》
第4週 3/15 母性主義的論辯
(2) Yang, C.-L. (2017). The political is the personal: Women’s participation in Taiwan’s Sunflower Movement. Social Movement Studies, 16 (6), 660–671.
鄭珮宸(2020)改革公園兒童遊戲場的媽媽民主:連結照顧日常與倡議論述的對抗性公共領域。臺灣社會學刊,67,135-191。
* 基本概念:母性主義(maternalism)
# 專題演講:3/17(四)12:00-13:30 女性的政治參與—以歐巴桑聯盟為例
II 社運議題探究
第5週 3/22 女性與環境運動
邱花妹(2021)。從福島核災10周年看臺灣:媽媽為何站上反核最前線?性別平等教育季刊,94,115-122。
杜文苓、邱花妹(2011)。反高科技污染運動的發展與策略變遷。收錄於何明修、林秀幸(主編),社會運動的年代,頁 35-82 。台北:群學。
(3) Krauss, C. (1993). Women and toxic waste protests: Race, class and gender as resources of resistance. Qualitative Sociology, 16(3): 247-262.
第6週 3/29 318運動
何明修(2017)。第三勢力與傘兵:比較台港佔領運動後的選舉參與。中國大陸研究,60(1),59-86。
(4) Yang, C.-L. (Forthcoming, 2022). Challenging Gendered Ideologies in Taiwan's ‘Sunflower Movement’. In C. Eschle & A. Barlett (eds.) Feminism and Protest Camps: Entanglements, Critiques and Re-Imaginings. Bristol: Policy Press.
第7週 4/5 春假放假
第8週 4/12 工運中的性別反思
邱毓斌(2011)。台灣自主工運組織策略的歷史侷限:對工會領導階層的分析。 收錄於何明修、林秀幸(主編),社會運動的年代:晚近二十年來的台灣行動主義(頁83-128)。台北:群學。
何明修(2006)。台灣工會運動中的男子氣概.。 台灣社會學刊,36,65-108。
江盈誼、余漢誼(2003)。工會中的女人:暨柔順又慓悍的雙重策略。台大社會工作學刊,8,129-168。
* 影片《跟著我們一起向前走》
第9週 4/19 3/17演講補休
第10週 4/26 農業與土地
劉華真(2011)。消失的農漁民:重探台灣早期環境抗爭。台灣社會學,21(1),1-49。
陳竹上(2010)。他們在自己的土地上無家可歸?從「反亞泥還我土地運動」檢視台灣原住民保留地政策的虛實。台灣社會研究季刊,77,97-134。
* 影片《牛糞傳奇》
第11週 5/3 身心障礙者運動
張恆豪(2017)。從家庭主婦到運動者:倡導障礙權利母親的生活經驗。載於王穎、邱大昕、胡郁盈、孫小玉、徐珊惠、張恆豪、陳麗君、陳福仁、游素玲、楊芳枝(主編),邊緣主體:性別與身分認同政治(頁179-204)。成大人文社會科學中心。
(5) Kulick, D., & Rydström, J. (2015). Loneliness and Its Opposite: Sex, Disability,
and the Ethics of Engagement, Ch. 1. Durham and London: Duke Univ. Press.
第12週 5/10 book café:障礙者的性
陳昭如(2018)。《幽黯國度:障礙者的愛與性》。
# 5/20(五)19:00-21:00 性別週演講:手天使
第13週 5/17 研究「反」社會運動
黃克先(2018)。全球化東方開打的「文化戰爭」:台灣保守基督教如何現身公領域反對同志婚姻合法化。收錄於陳美華、王秀雲、黃于玲主編,《欲望性公民》,頁 229-250。高雄:巨流。
(英文版參見Huang, K-H (2017) “Culture Wars in a Globalized East: How Taiwanese Conservative Christianity Turned Public in Same-Sex-Marriage Controversy and Secularist Backlashes,” Review of Religion and Chinese Society 4(1): 108-136.)
(6) Simi, P., R. Futrell and B. F. Bubolz (2016) Parenting as Activism: Identity, alignment and activist persistence in the white power movement. The Sociological Quarterly 57: 491–519
* 基本概念:counter movement
# 5/19(四)19:00-21:00 性別週圓桌論壇:性別與宗教
第14週 5/24 book café:另一種社會想像
《基本收入讀本》或《原來這也是合作社》
第15週 5/31 期末口頭報告
第16週 6/7 期末書面報告
第17週 6/14 5/19演講補休
第18週 6/21 5/20演講補休